首页
>今日武威>市内动态
打好“组合拳”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市生态环境局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综述
打好“组合拳”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信息来源: 武威日报 发布日期: 2023-06-05 08:33 浏览次数:

“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聚焦“绿色低碳、生态文明新武威”建设目标,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管职责,紧盯关键指标、重点领域,打好生态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组合拳”,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治理提质增效,擦亮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紧盯关键指标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纵深推进蓝天保卫战,召开全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制定印发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向各县区分解下达颗粒物浓度控制目标,明确任务分工,细化管控措施,加强分析研判和调度通报,科学精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狠抓燃煤、扬尘、面源、机动车污染治理,常态化开展土炕复燃、锅炉运行、秸秆禁烧、扬尘污染管控巡查检查,今年以来累计发现问题185个,已督促整改161个,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持续加强重点流域、重要河湖、饮用水水源地、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监管,全力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至4月,全市9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在Ⅱ类及以上(I类8个,II类1个),8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在Ⅲ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100%。

稳步实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管理,组织12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完成12个“一住两共”用途变更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辖区内无受污染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锚定重点领域 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深入推进黄河国家战略,制定《武威市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加快推进庄浪河天祝段水生态综合治理、天祝县冰沟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沿黄流域生态功能。积极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编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计划4项、重点流域专项计划3项。

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制定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祁连山国家公园武威片区建设两个重点任务清单,加快实施 2022年中央林业草原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第一批国家公园补助)凉州区国家公园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凉州区范围退化草原补播改良3万亩、草原虫害防治面积3万亩。持续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带生态修复治理,营造水源涵养林6.36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4.4万亩。

统筹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落实林长制,健全完善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林长责任体系,科学开展防沙治沙和国土绿化。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44.1万亩,封育21.7万亩,退化林修复7.5万亩,退化草原治理35.95万亩,国土绿化提质增效10.41万亩,新建城市绿地74.68万平方米,城市绿化提升改造40.78万平方米,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10.4%、100%、100%、47.3%、100%、226.3%、110.2%。

加快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深入实施美丽幸福河湖“五赋两转一打造” 工程,重要河湖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水土保持率35.57%。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连续5年被省河长办考核为优秀,天祝县获2022年度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督查激励支持,庄浪河天祝段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试点,杂木河、柳条河创建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

强化项目牵引 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

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制定印发《2023年度武威市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工作计划》,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目标,确定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5方面13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推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链上企业,组建产业发展技术专家组,为生态环保企业发展及时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培育打造“链主”企业,支持壮大“骨干”企业,推进光大环保公司大力实施医废处置升级改造和餐厨垃圾协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3个项目,积极推动弘威公司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汇农节水公司节水滴灌带等项目建设。

大抓产业招商引资,成立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制定全市生态环保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绘制产业链招商引资图谱,建立招商项目储备库和目标企业库,谋划储备项目32个,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精准性。积极参加环博会等节会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赴河南濮阳、河北邯郸、江苏南京等地开展招商活动。目前已签订意向性项目4个,拟引进资金1.8亿元。

强化源头防控 全面提升生态管理质效

加强污染源头防控,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严格执行联合审查、集体决策、集体把关等环评审批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和不符合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受理和审批,从源头把好项目入口关。实行重大项目“三性”论证,坚决杜绝引进带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冒黑烟”的项目。

完善企业服务保障,及时优化调整项目环评审批类别,主动为项目建设提供业务咨询、技术对接和专题服务。深入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采取函审方式开展技术评估,督促环评技术单位提高环评报告编制质量、压缩编制时间,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效。加快省列、市列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截至目前,14个省列重大项目10个已取得环评批复,1个无需办理环评手续,1个正在审批,2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75个市列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已办理环评手续84个,无需办理126个,完成率76.4%。

严格排污许可管理,全面推进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要求,对排污单位主要排放口实施“总量管控”,从严审核发放排污许可证,严把排污单位数据填报“质量关”,经常性开展质量复核,全面提升证后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总计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排污单位 2248 家(其中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单位378家,登记管理排污单位1870家),基本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固定污染源监管全周期。

加大环保执法监管,组织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及在线监测数据弄虚造假环境污染犯罪、化工企业排查整治、医疗污水及医疗废物检查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件,罚款9.8万元。(记者王丽 通讯员杨红 陈世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